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比特币
- 2820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6月17日,是第23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G P2 Z6 B/ i7 Z3 _
荒漠化和干旱是制约全球均衡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在我国,国土面积的2/3在西部,西部约1/3的国土被沙漠覆盖,约1/3的贫困人口在沙漠。在全球,有3600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近20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 o3 _5 N- ~' i4 t9 c8 W* v因此,如何治理、利用沙漠,推动沙漠地区的经济发展,让沙漠里的人们共同富裕,成为西部发展和全面小康的重大课题,也是公认的世界难题。7 z/ |; L# @+ X7 ?' d
今天这位主人公,用他过往29年在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努力,给这一切带来了希望,而且不只是希望。他就是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治沙领导者”的王文彪先生。
1 [5 F' h6 Z! R# N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 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 迫不得已的自救( p7 K4 n' I a* [) t
漫天的风沙、令人绝望的贫困生活,是王文彪成长中最深的记忆。
! c# d5 v: \4 \. B% X他说:“如果有人问我,家乡是什么味道,我想,那就是沙土味。”而他当年的梦想之一,就是能过上顿顿吃饱、饭里没有沙土的日子。 ]" r, i. `, a8 F& a( p5 M) v+ ^
王文彪的家乡在内蒙古杭锦旗,杭锦旗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北部。在他成长的岁月里,这里以两件事闻名:一是沙漠,一是贫困。+ Y! s& V, N1 Q5 w" w1 S
沙漠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也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沙漠,与北京正西的直线距离仅为800公里。这也让库布其常被北京“牵挂”,因为这里的大风一起,第二天的北京可能就是一场沙尘暴。
% d. W9 {0 `3 o: @& `, Z贫困,则是沙漠的宿命,在王文彪改变它以前。
( M5 }8 E$ w! z: t5 c9 a* @' ?与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伴随的,还有缺水、缺电,通讯、交通的全面严峻境况。农牧民购买生活用品要全副武装,走很远的路;大一点的病,出去一趟要两三天,曾经,还有孕妇分娩遇到困难出去救治惨死在路上。
8 d Z6 D( N( X2 E' A相当长时间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春风,不度“库布其”。: o7 d- n5 U3 C t
走出沙漠,改变命运,由此成为很多库布其年轻人的梦想,走不出去的农牧民,则绕着沙漠不断迁移,从原来的“游牧民族”变成了“游沙民族”。" V7 Y3 A/ U" h1 r
王文彪不但没有背弃沙漠,反而走进沙漠腹地,并成为改变这座沙漠,改变沙漠父老乡亲的人,是命运的安排,也是他不屈命运安排的使然。
* I' Z$ _2 U+ q+ ?1 c1988年,已在政府工作多年的王文彪,拥有值得期待的仕途前景,在乡亲们眼中,已是走出了沙漠的人,但他却做出一个傻决定。* B. ~1 b- d% T9 P
其时,杭锦旗曾经的重要收入来源——盐海子盐厂濒临倒闭,政府死马当作活马医,决定对外承包,寻找能人逆转形势。29岁的王文彪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满怀雄心壮志地递交了承包经营的方案,然后给自己找了这么大一个事情。6 y. X8 \1 D* n' U1 a N7 o
代价是,放弃仕途和铁饭碗,回到祖祖辈辈都想逃离的沙漠腹地。
) t; W6 ~! ~( {$ }, Z上任的第一天,沙漠就给王文彪来了个“下马威”。 X* ` C& f6 b/ O$ w
载他去的吉普车,在离厂区不到100米的地方,抛锚在了沙堆里,迎接的人全都跑来帮忙才把车推到办公区,而他自己则是脱掉鞋子、外衣,抖了半天沙子之后才走进厂长办公室,坐到已被沙土覆盖的办公桌前面。
5 F: Y2 E" |9 E( |3 M盐场的经营情况就更让他揪心。18平方公里的盐湖已被黄沙覆盖,生产设备被埋了将近一半,更麻烦的是,每年亏损500万元,已处于破产边缘。
: B+ X2 X/ {' {1 O导致这一切的关键正是沙漠对盐场的不断吞噬,如果继续只管盐场生产,不防沙治沙,这当地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就要成为沙漠的一部分了。
) C* y' a8 n7 o9 ?3 P7 L# }- Y为了盐场职工的生计,王文彪决定治沙,挡住沙漠的“侵略”,保住盐场资源和生产。治沙需要钱,盐场没钱,他就想了个办法:每卖一吨盐,提出5元钱治沙。
+ {: o' n0 B6 [. u% E4 z9 A这遭到不少人的反对,理由有两点:第一,盐场本身已亏损,还要再拿钱治沙,会让经营更加困难。第二,就算拿出这笔钱也治不了沙,不过是把钱丢进沙里。
6 y ? U" ]- ^$ W# W王文彪顶住压力,坚定地推行了计划。他认准了:不治沙肯定是死,治沙或许还有希望。
9 k3 G* Q- v3 a5 `为了这个“还有希望”,也为了盐场几百人有饭吃,他要跟沙漠拼了。 f' K/ v! b2 u" K: @
生命之绿的燎原
9 D+ R* u& w& B% N8 s8 Y, W7 p人们质疑王文彪治沙,并非是故意唱反调,而是治沙真的难。
/ y' N* Q" P" U9 F+ h; ?王文彪很快尝到了苦头,但不过他没打退堂鼓,没向困难低头,而是不断想办法。他也没有退堂鼓可打,把盐场搞活已是他给自己唯一的路。
7 t' N3 u+ n% f7 J2 ~7 Y6 U, e( b这是他自己找的路。就像有些人的嘲笑:自寻绝路。但他想的,不是寻绝路,而是要绝地求生。9 ~/ q5 l! ~9 X
求生从让沙漠重新拥有生命开始,让沙漠重新拥有生命,则从拥有生命之绿——种草、种树开始。$ I' U4 ~0 A( s% E3 t
用每吨盐抠出5块钱的资本,王文彪组建起一支由27人组成的林工队,从离盐场最近的沙漠开始了植树固沙,拿起铁锹,背上树苗,冲在一线。. k9 q, F5 D! I! L) J3 Y- o
然后是持续几年,一直到今天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 i9 G' K9 i, j. y: }6 j+ P" p树种不活,草都种不活,那就不断种,换着花样种。这种种法不行,换一种种法,还不行,还换。柳树死了,换杨树;背风坡种不活,到迎风坡去种;今年不行,来年继续种……
0 [# L( Z" |: W$ _2 p不断地努力后,好像是沙漠都被感动,树活了,草绿了,绿色像星星之火不断燎原,在其屏障和护卫下,盐场的风沙少了,生产恢复了,效益和日子都好了起来。4 O# \4 n; V, k; U
已对沙漠绝望的人们开始相信:沙是可以治的。4 H. T0 L A- N J* q
很多事,有了相信就好办多了。一个人的相信变成更多人的相信,事情就更好办了。 O% \7 i. J7 J9 `
有了这个“相信”后,已把盐场改制成亿利资源集团(下称:亿利)的王文彪,发起了更高的挑战:改善盐场和库布其的交通。4 p% _9 |6 B. e
亿利每年高达50万吨的产能,都要首先运到当地火车站,然后转运。产区与火车站直线距离只有60多公里,但因沙漠的阻挡,需要绕道运输,多出了将近5倍的路程,运输成本因此大增。更严重的是,遇到沙尘暴席卷,即便绕道也走不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产品在场里堆积如山。
) z4 g5 y- r( j& |王文彪计算,如果改成直线,将可每年节省1500万至2000万元的成本,这几乎相当于70%的利润。
9 m) Z; x0 W l+ ?+ Z4 K除了高成本,这样的交通环境还严重制约了企业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产业的拓展与延伸,人才的招募,甚至是请客户到公司来都相当不便。7 e/ }7 K, t- [; {6 ?* U
而外面的市场,却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4 H2 [8 _; a" Q+ H/ P! e
王文彪决定修一条穿沙公路,改变这一切,从为求生存治沙,走向为了更好的发展而治沙,从为保护盐场的治沙,走向为改善库布其而治沙。
: `, X2 l( e. ?& u* \, N7 c4 e如果成功,这将是一个关系重大的工程,但要获得成功,需要克服太多的困难。
4 g" |8 r, ~8 |( q# J政府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支持了王文彪,艰难中支持给他7000万元贷款。当地百姓闻此消息激动不已。多年来,大家做梦都想打通一条直达外界的路。
! n8 Z- q* e: e) N o$ z但与王文彪关系紧密的人,却替他感到忧虑。相比之前,这计划太过冒险,不但需要大量投入,而且从来没人这么做过,毫无成功经验可取,甚至有人认为,这会让王文彪搭上身家性命。8 ?- {4 P9 {4 `0 W v
有人委婉劝他不要好大喜功,有人说他疯了,走火入魔。母亲也来劝:“你就是傻,几辈儿人不敢干的事你干!往沙漠里面投钱,你是有多少钱花不完?”
& h. C. Z, W! W% G4 D8 k+ s0 f始终相信事在人为的王文彪实在没办法,就一遍又一遍地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说服大家:“愚公能移山,我为什么不能在沙漠里修路?”
) ^' h, E' U4 N8 q2 \( Y3 O他认定,修路是必做题,而不是选择题。6 F2 K1 D) L; E
要在竞争更激烈的市场生存与发展,亿利必须打通这条路,提升竞争力,否则就算不被沙漠掩埋,也要被市场淘汰。0 e9 Y$ ^9 `# \+ V# B6 i. y$ P
4 r; [- z. u6 _/ J, D
# j+ F; b7 g: l" E, P$ ?: O
3 O2 ~- e- F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