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咋到
- 积分
- 0
- 比特币
- 1286
- 威望
- 0
- 注册时间
- 2019-2-13
|
“妈,我不想穿这件衣服了”
“为什么呀?”
“同学都说不好看”
“怎么啦儿子?一回家就愁眉苦脸的?”
“我同学讽刺来着”
“真的吗?”
“真的,那天他看我的眼神不对”
敏感,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也是形容自己或他人时,常用的关键词。其实敏感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缺点。“敏感”就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快且强烈,这是一种正常的、与生俱来的人格特征。
但过于敏感会给人带来很多困扰。
所以如果我们家长发现孩子有较为敏感的特性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孩子正确的对待周遭事物。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变得敏感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确实有一部分人群是天生敏感的。ElaineAron是最早对高敏感人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她的研究指出,人群中约有20%的人有着异常敏感的大脑,这些人在面对他人情绪时表现出更强的生理反应。
同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从“无律”到“他律”的转变过程。在无律的自我中心阶段,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准。而当孩子进入“他律”阶段以后,他人的评价和意见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孩子会越来越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由于孩子的思维能力有限,缺乏分析和判断对错的能力,所以他们往往会依照他人的标准改变自己的行为。
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一般都会比较在意别人的评价,一旦看到某种行为能够得到别人的赞扬,或者让老师和家长感到高兴的,那么他们就会向这种好的行为靠拢,使这种好的行为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而一旦了解到某种行为会被大人责备或者惩罚时,他们会尽量避免,“他律”的行为模式会表现的更加突出。
但是往往在这个阶段,有些家长和孩子不能建立正确的相处模式,导致孩子的性格越来越敏感,最终影响以后的正常发展。这样的家长往往会有以下几种行为方式:
①平时对孩子给予了过多表扬,使孩子养成了做事特别期望得到他人评价的心理习惯。
②动不动就批评或责骂孩子,常常使孩子不知所措,变得做事畏手畏脚,养成了看别人脸色的习惯。
这两种方式都会破坏孩子的自我评价体系,抑制孩子的好奇心,成长的快乐,收获的喜悦,而把别人的评价和外在因素作为自己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改善敏感意识呢?
1. 反思
作为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上述两种教育方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对于过于严苛的家庭,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不要事事追求完美,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无论她是否漂亮、聪明,是否优秀,父母都会一样爱她。
对于给予了过多表扬的家庭,要让孩子认识到,评价总是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分析这些评价哪些是客观的、符合事实的,并让孩子学着接受。
2.共情
这本身是一个心理学专有名词(empathy),也叫换位思考,是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能力,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产生情绪无缘由的低落或者突然改变自己的行为时,就需要和孩子好好沟通了。在和孩子沟通时,切记不能指责或者想当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说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正视这个问题。
3.培养孩子的独立处事能力
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获得某种东西不再取决于欲望,而是取决于自身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因为孩子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才能不去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痛苦就越少。安全感不是依赖,一个孩子只有学会独立处事,才能得到锻炼,健康成长。
有学习生活的任何疑问,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专业老师会为您答疑解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