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比特币
- 2820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一、人类面对信息越多选择结果越差
, h3 }& z! L8 C6 q( G! h' s! ]3 e) x
常言道,“箩里选瓜,越拣越差。”美国心理中心网近日报道,美国《决策与判断心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信息越多,选择结果越差。
' Q$ R. w8 w% s2 G0 V. [
" j3 k% q* w. Z% u0 U6 j9 d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人们通常认为,掌握的相关信息越多,做出的决策就越好。而新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研究人员要求参试者对电脑程序提供的250道题进行回答,并计算其累积得分。一部分人提前知道题目的数量和选项,一部分人不知道任何信息。结果发现,那些知道信息越多的人,得分越低。这说明,选择时,信息太多反而可能影响人们的决定。: @1 `- I" I- Y
, j9 y }* u. |# {4 I% r
二、女人为什么爱挽男人的手呢?
9 X- X; V& }: m, I& }8 o
5 n) T) N) q$ ?7 F- C5 E0 k女人喜欢用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亲密,男人和男人之间直来直去,坦荡无私,他们很少用动作来表示亲近感。
. f5 K0 s9 h! L/ I8 B2 A2 k( B, t1 e5 T0 o& L0 R
小孩子都喜欢依偎在大人身边撒娇,这是动物属性的表现。0 u8 ^, W' n! ?. l
( Q. f3 {; j$ w0 q" ?+ H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理性上逐渐成熟,动物的原始习性就逐渐退化,隐蔽到理性后面。当女人羞于或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她就习惯用身体接触这种最原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作为传达自己感情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和小孩子是比男人更具动物性的。* }0 F5 x3 e) u' Y1 w
7 z# D9 M* K2 R( B8 a i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女子较重感情,思考问题也是凭感觉的,而且她们的感官比男性更敏锐,尤其是触觉。所以,女人更习惯于用触觉的感受来替代语言的表达。人们在和女友约会时,不仅要用耳朵听她说些什么,还要用眼睛看她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洞察到她心里的真实意图。+ U9 h+ v/ p) E+ M( Z- ]0 z) d( d7 b
% O: ]* o( v" U. L身态语言学专家们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上的 “警觉”,即人的“势力范围”感觉。每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并向四周扩张、形成一个蛋形的心理防御空间,一旦其他人侵入,就会引起他紧张、警戒和反抗。越是陌生的人,彼此之间距离越远,身体之间的间隔也就越大。反之,则心理防御空间距离就会逐渐缩校例如,正常的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最为亲密,所以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能缩小到零,即产生肉体间的紧密接触。: ` x8 Z3 g) V/ C$ O. d
' j6 R2 Z4 P# q+ O% p( \/ P6 c
因此,如果你的女伴在走路时,总是喜欢亲密地挽着你的手,或是触碰你的身体,说明她和你的心理距离已大大缩短,她不在乎你侵入她的“势力范围”。
: E, f' k* \& M, ?$ D# v1 H c
6 ?! ^! |8 v1 H# w有的男人不理解女人这种表达亲近的方式,当女友的身体紧贴着他的时候,便心花怒放,误以为她对自己有肉体上的欲望,结果他恐怕会很失望。女人触碰男人的身体,并不完全是要进行肉体上的接触,更多是来自精神上、心理上的亲近感,她或许只是以此向你表示好感和亲近罢了。仅此而已,切莫想入非非。
7 \4 R# }2 `, v& E n三、演唱会上,为什么观众会跟着唱?$ S N( B' f' C; F) a
+ _4 I0 u2 S0 ^7 E1 N- _本来性格内向、羞于在人前讲话的人,看演唱会时也会跟着大声唱歌,看体育比赛时也会高声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况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当人把自己埋没于团体之中时,个人意识会变得非常淡薄。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没个性化”。个人意识变淡薄之后,就不会注意到周围有人在看着自己,觉 得“在这里我们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巨大的开放感能使自己的欲求进一步增长。反正周围也没有人认识 自己,也没有人际关系的束缚,因此害羞的人在这种场合下也会大声唱歌、高声呐喊助威。此外,大声喊叫出来,也是一种释放精神压力的方法,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因此,有的人甚至大声喊叫上了瘾。
) B M5 i+ F& @0 D) b2 D0 t' k& O$ `6 R+ e8 E5 n
不过,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下去,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当人的自我意识过于淡薄时,就会开始感觉什么事都不是自己做的。比如狂热的足球迷,如果自我意识过于淡薄,就可能发展成危害社会的“足球流氓”。当然,“没个性化”并不会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导致人丧失社会性。在保持着社会性的团体中,“没个性化”也很难使人做出反社会的行为。
! U, L x4 L; o6 r: Y
9 _# _$ J7 Y% E# d* B/ e心理学家金巴尔德曾以女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项恐怖的实验。他让参加实验的女大学生对犯错的人进行惩罚。这些女大学生被分为两组,一组人胸前挂着自己的名字,而另一组人则被蒙住头,别人看不到她们的脸。由工作人员扮成犯错的人后,心理学家请参加实验的女大学生发出指示,让她们对犯错的人进行惩罚,惩罚的方法是电击。实验结果表明,蒙着头的那一组人,电击犯错者的时间更长。由此可见,有时,“没个性化”会让人变得很冷酷。/ F* U( p8 X5 x
. m5 [5 J" B% J7 S- n' l
四、学会让宝贝自己解决冲突3 {( S! @9 K" H( J9 y: E1 Y
- m* m9 u+ `9 a) A1 u) B- ]当宝贝和别的小伙伴之间发生冲突时,父母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尽快教给宝贝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这种方式并不能让宝贝变得更加合作,更加容易与人相处。
6 B" C% z' u- s. n$ y0 q+ {& p: V; p2 Q. b
最好的方式是不要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帮宝贝理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让他自己设想多种解决问题的可能。经过这种训练的宝贝在面对冲突时,会不断变换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显得更有“外交手腕”。6 d, p0 v5 z& \% B0 a
/ l0 q" H1 b& r/ x6 }$ W& w
千万别和任性的宝贝较劲。小时候看起来很任性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是个有主见、有能力、有创新、有作为的人,不见得就是坏事。因此,当宝贝任性时,父母不要一味地和他较劲,而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行为。如果父母态度恶劣,看到宝贝的任性行为就严加斥责,反而对宝贝的成长不利。
. Q6 [, f1 Y$ n6 e3 ~. q% A8 ]& `& ]! H
五、乘电梯时,为什么人总往上看?
3 S# D' r4 ?. B* r' U4 ~
3 B9 N0 v! h( W$ N9 R) W) ]7 {有一天,乘电梯的时候,我和往常一样,仰头看着显示的楼层数,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每次乘电梯的时候都会仰着头往上看呢?而且,我看了看周围的人,发现他们竟然和我一样,也都仰着头看着显示的楼层数。难道显示的楼层数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吗?还是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心理效应在背后起作用呢?4 x6 i* Q( Y' q% X6 h% m( P- Z
6 }3 G! a4 W4 f v4 O: @* ?
实际上,乘电梯往上看的行为与我们的“私人空间”有着很大的关系。所谓私人空间,是指在我们身体周围一定的空间,一旦有人闯入我们的私人空间,我们就会感觉不舒服、不自在。私人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但大体上是前后0.6-1.5米,左右1米左右。据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的私人空间比男性的大,具有攻击性格的人的私人空间更大。在拥挤的电车中我们会感觉不自在,就是因为有人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
: o3 L% f+ O& ]' A9 {, c" i! L, n: z" v: i( \
电梯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在电梯中,人与人的私人空间出现了交集,也就是说互相感觉到对方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会感到不舒服,都想尽早离开电梯这个狭窄的空间。向上看正是想尽快“逃离”这个狭小空间的心理表现。
0 Z! z5 X9 W4 c
0 U0 i9 K* F6 D% a$ v此外,盯着显示楼层的数字看,不只是为了确认是否到了自己要去的楼层。当我们急于离开这个狭小空间时,不停变换的数字能让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进,从而缓解焦急的心理。
: e, j. p; z: ?' T
! m$ H4 t7 @& V4 o- L& f六、路见不幸,为什么不愿出手相助?
4 A9 f1 I' l% r3 }5 n
+ p& k" ], h. ^7 S8 x* K在地铁中或马路上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想去帮他们一把。可是,真正采取行动的人却很少。难道是因为城市里的人比较害羞吗?确实有这个因素,但其所占比例相当微小。 F% m6 _) W. }' L1 `8 _- y) ~& o
# x3 Q. m# v: k; a- B有另外一个心理原因,使我们不愿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当周围有很多人的时候,我们心里就会想:“即使我们不去帮助他,也应该有人会出手相助。 ”这其实是一种依赖别人的想法。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林格曼效应”。0 z/ W7 j) K0 Q( z3 d( K* q9 P
6 M. j# O5 f [" o) K德国心理学家林格曼曾经做过一个让众人拉网的实验。结果,每当拉网的人数增加,每个人出的力就会减小一点。原本,我们认为人数的增加会发挥相乘效应,即每个人出的力会增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当人数越多时,人就越会感觉“我只不过是其中一分子”,于是拉网的时候就不那么卖力了。4 b" p& d9 C0 k& t2 _% o
3 O+ ~) q. k0 n+ T# P3 r3 X有别人在场时,人总会想:“即使我不求救,也会有别人求救的。”在现实社会中,有困难的人得不到救助,很多情况下都是这种心理效应起作用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