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0|回复: 0

选择恐惧:一手好牌是如何被你打烂的

[复制链接]

3409

主题

150

回帖

0

精华

正式会员

积分
62
比特币
2820
威望
62
注册时间
2010-9-10
发表于 2017-6-15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马蹄手机资讯

持牌电工 张先生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本帖最后由 阿牛 于 2017-6-15 18:14 编辑
3 n$ R. i- u1 O. {9 p
# [9 q2 E! Q2 E( e8 @% a     
(原标题:选择恐惧:一手好牌是如何被你打烂的)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说,娶了红玫瑰,红的就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就成了袖口的饭粒黏子,红的却是心口的朱砂痣。9 ?/ ?5 N6 d4 r1 q3 J% Z" @3 h
我们害怕选择,怕在选择中错过最正确的那一个,更害怕选择派生的遗憾。; ~/ w* c3 V: g
你在什么时候最恐惧选择?比如“中午吃什么”的世纪难题,看似细小,却着实令人纠结不已。
( H& A( c) K1 {1 D特别是当手握两个“较优解”,不仅耗费大量时间思考,最后很可能还落个选哪个都不舒服,选哪个都会后悔的结局,浪费一手好牌。1 `2 |% B% g0 P: o. W3 k
为什么害怕选择?
* {% x& l3 d9 F) g42%的人认为是专注力不够,太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所以才举棋不定,更有人戏称,自己的“选择恐惧”就是因为穷。/ G/ A7 A# d$ A
其实,即使是有钱人,也会容易害怕选择,出现这种情况的心理原因大致有3点:% L, W6 t  s7 B8 {8 J8 K. O
过于追求完美。有人凡事求完美,赋予所选事物太多意义,甚至有些强迫,无法轻易做抉择。4 S2 u: S+ C* v4 w+ j
选错路形成心理创伤。曾在重大事务上选择失误,比如选错专业、工作等,在人生某阶段举步维艰,会影响今后的选择。; i3 E1 m4 D. b7 z
独立意识差,害怕担责任。包办型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长大后往往不敢轻易做决定。简单粗暴型父母可能会教育出害怕承担责任的孩子。
; m' ?* e6 G/ z3 p" {7 `. Y5 f. C别过度纠结“最优解”
; W8 \8 w3 D# s% k到底怎么做才能不左右为难呢?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李虹教授团队最新研究发现,放弃“最优解”的想法,能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做决定。: G, `- i. a% T7 H0 Y
他们让参与者完成一项选课任务,并说明他们是否认为课程中有最好的一门、以及对选择是否后悔。& R# c' Q/ ?+ d& |
结果表明,最优化决策者更倾向于相信选项中存在客观最好的一个,即最优解、正确答案,而这导致了他们在决策过程中花费了更多时间,也产生了更多的后悔情绪。但这一现象仅存在于各选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l* l% a3 i5 v
另一个实验发现,一旦选项中有一个占绝对优势的选项,人们都能迅速做出满意的决策。& c; C( M6 p. l( M7 Y0 i+ ~
所以,若有最佳选择,就立马决定;如果选项平分秋色,则随心随性。
& Y  ^7 Y/ F9 U: v" S2 _. X不要过度纠结“最优解”,毕竟客观上“最优”的东西也不一定适合你。4 \7 W* x. {& [# Q& a) F8 }
三步摆脱“选择恐惧”) c0 ?4 E4 g7 S
可以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和放弃的过程。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摆脱“选择恐惧”:
1 J( X9 a  Z/ A" H" [/ V- L! o3 S首先,把可能的选择写下来。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写在旁边,一目了然地让自己看到哪项是最有益。
  l: t: D. w4 Y5 g# w9 S8 E其次,接受“有得必有失”、完全不正确的选择是不存在的。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思考上,会失掉更多宝贵的东西。+ ~, W/ i! R9 J4 X& n& a, Z  K
最后,偶尔尝试“抽签”、“掷骰子”的方法。帮助你克服犹豫心理,勇敢做出决定。" J8 d7 z# P/ U) ~  O
“37%法则”教你做决定
3 C8 K- n1 W: X0 L5 Z1 `6 L方法:决策前先观察前37%种选项情况,但不做决定,只记住最好的那个,从第38%开始,只要感觉比前37%的好,就马上决定、选择。; O, ^. _4 Z3 O
举个栗子:参加一个有100家企业的招聘会,如何在不走回头路的情况下找到最好的公司呢?
9 L2 i4 _. p1 {( M最佳策略是先看前37家,不要详聊,只需了解他们的大致情况,找到37家中自己最满意的一家(甲公司)。再继续看别的企业,此时以甲公司为标准,一旦遇到比它好的,就马上抓住机会上前求职。: M) |6 p9 @3 ^, R: n0 b
“37%法则”源于统计学。旨在以最少时间成本达到最好的效果,也提醒我们,前期先不用着急,多观察了解,到中期后,一旦遇到好的,就要抓住,不要犹豫“还有更好的”来浪费精力、耽误时间。
) S4 G4 Y4 x; P' w' d3 ]' Y0 y/ k避开决策的“雷区”. r8 O, h3 Q+ r7 R7 k/ p, w/ M
1
  Q9 F: E# G1 ?; p避免在疲惫时做决定4 J, O* n7 g1 y2 p
意志力是种有限资源,若被消耗过多,很难再客观评估其他事情,随着时间推移,还有可能冲动行事。因此,应当避免在精神疲惫时做重要决定。6 S6 x8 F: U1 E3 a4 W3 N
2" G) ^; J& k* S
不要给自己太多选项4 U2 o/ h9 t; ]0 h- _& G+ h
因选择多导致决策困难的现象叫做“决策疲劳”。做决定的过程是一个消耗脑力的认知过程,我们需要不停地进行信息比对来做出合理判断。
0 _3 k5 t: b' U& ]$ f3 o+ n/ {- f若可供选择的项目太多,需要比对、平衡的信息就越多,要消耗的认知资源就越多。此时人们会倾向于折中选择或保持现状,而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决策的初衷。+ W8 h3 f4 Q; ]7 i5 u9 m3 y+ j
3
) P4 z  C' J. H. \8 l* i不要在深夜做决定$ p2 D2 d" h5 j0 P* |/ i/ K
心理专家指出,人在晚上往往更感性,这也是文艺工作者喜欢在晚上工作的原因,此时做决定难免有失偏颇。' e; M9 B' d& R# w% `7 ~% f' ]
还有人白天工作太辛苦,到了晚上,大脑转得慢,观念也容易变得消极狭隘,可能做出令人后悔的决定。
( A1 D4 t; Y) k) h5 K8 W0 R
  
3 a. O2 k5 f8 K! `+ b+ C! X: a/ {) P8 K9 n& f
选择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说,有选择权的人其实是最富有的人。
8 H- o( v/ n) T5 ~7 m但无论选择什么,最后的结局都是带有遗憾性的。接受选择的遗憾和唯一性,本身也是一种成熟的标志。
( U) m( Q4 V1 C1 e面对选择,与其纠结,不如好好学会接纳不完美的人生,行使好自己的权利,并在做出正确合适的选择后忠于自己的选择。
. M$ c0 Q5 m4 g1 _/ }编辑: Heroine; r: S# x# D: V! X

4 D1 _8 x& R6 r! @ 本文来源:生命时报                       责任编辑:强树文_NJ7449               
1 L& b+ s/ [- z8 D" D. m% h1 Q" Q) x/ Z# r) F. }* x  \+ ~
- |2 r9 G7 R, u6 g
8 P. J2 J' @& W1 B6 U0 P* o

* v, B$ \) X$ H; L+ {6 ~# m# Y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温莎华人网

GMT-4, 2025-4-11 23: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